Sitemap    Baidunews
分类:节日手抄报 / 安全手抄报 / 手抄报素材 / 学科手抄报 / 生活手抄报 / 环保手抄报 / 主题手抄报 / 手抄报模板 / 简笔画 /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历史典故

历史典故


羌族舞蹈 羌族特殊的民族舞蹈有哪些的历史典故


2022-08-28 22:35:57 历史典故


忍木纳.耸瓦

羌语意为:“尊敬客人,以礼相待”,是迎送宾客的礼仪性舞蹈,多由老年人表演。 表演时,男女舞者数人,分别站立成扇面形,面向宾客,用小指扣住两侧人的腰带,缓歌慢舞,用赞美的歌词,表达全寨人对宾客的尊敬。进人高潮时,只由男舞者伴唱,女舞者合着歌声,两脚交换踏地,以胯为轴,由右向左,反复作“胴体环动”的动作,舞姿端庄、典雅。羌族民间舞蹈的形式虽然不多,但很有特色,给人以亲切之感。这些古拙的舞蹈形式,在羌族人民生活中, 发挥着团结和鼓舞人们奋进的作用, 体现出重文尚武、 诚挚豪爽、 热情好客的古风。 今日羌族受地理和历史条件的限制,经济生活和民间舞蹈的发展等方面,和周边民族相比尚不够快速,若从民间舞蹈文化的特殊性看,羌族民间舞蹈中,古羌人所创造的农牧文化遗存则是非常丰富的,对中国舞蹈发展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。

盔甲舞

羌语称:“克苏巩.黑苏得”,也叫“盔甲舞”“大葬舞”。原为有功将士举行大葬时的舞蹈,后来一般葬礼中也此舞。舞者为男子,身着生牛皮铠甲,戴皮盔,插野鸡毛或麦草,持兵器。表演时先唱哀歌、祭歌,诉说死者生前的好处,表达对他的怀念,然后挥兵器,抖铠甲,在“嗬哈、嗒哈”的呼喊声中稳步起舞。坚实的步伐声,铿锵的皑甲声和悲壮的呼喊声,融汇成威武、肃穆的气氛。最后,舞者高举双手,抖动双肩,同时爆发出一阵强烈的大笑声作为结束。羌族自古以来,英勇善战,以为民族捐躯为荣,此舞即带有古代战争舞蹈的遗风。

席步蹴

羌语意为:“办酒席时舞”,是为丧事或祭祀举办酒席之后的舞蹈,一般没有固定的程序,自娱性强,舞蹈法和韵律与“萨朗”近似,只是因活动的目的、唱词之不同而有明显差异。例如:在有威望的老人故去时的“席步蹴”,舞者联臂歌舞,以唱为主,两脚交替前踏,重而有力,膝部微颤,徐缓前进。有些歌词自古相传,因袭而唱,词意多已不明,但祝祷死者灵魂安息,慰藉其家属的气氛非常浓郁。祭祭神灵,祈求风调雨顺,人畜平安为目的“席步蹴”,则充满虔诚、恳切的气氛,寄寓着人们的无限希望。表现欢快情绪时,在领舞者示意中,放开相牵之手起舞,多作对称的动作,“一顺边”体态“胴体拧倾环动”,频频出现,热情美妙。

“席步蹴”有首为《莫连筛筛》的歌曲,舞蹈中出现劳动的形象:舞者左腿跪蹲,拉着自己的衣襟作“胴体环动”,很像晒谷场上筛簸谷物的动态。又一首为“石奎余奎”的歌者边展示服饰上的精美饰物,欢快趣。


温馨提示:


本文收集了羌族舞蹈 羌族特殊的民族舞蹈有哪些的历史典故,您还可以浏览 节日手抄报 / 安全手抄报 / 手抄报素材 / 学科手抄报 / 生活手抄报 / 环保手抄报 / 主题手抄报 / 手抄报模板 / 简笔画 /
手抄报     蜀ICP备2022020292号-3    www.lkun.cn      Sitemap    Baidunews
法律声明:如有侵权,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。E_mail:ybzzkj  126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