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temap    Baidunews
分类:节日手抄报 / 安全手抄报 / 手抄报素材 / 学科手抄报 / 生活手抄报 / 环保手抄报 / 主题手抄报 / 手抄报模板 / 简笔画 /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历史典故

历史典故


壮丽纤巧夜郎洞的历史典故


2022-08-28 22:28:20 历史典故


壮丽纤巧夜郎洞。夜郎洞天位于贵州省镇宁县西北24公里的扁担山区,普里山麓的上铜村旁。因为这里可能是云贵高原古夜郎国的发祥地,故得名。有“天狮洞”、“梁将诺洞”、“门绵洞”和“双洞”等10个洞穴,构成了夜郎洞天。它们纷呈异彩,斗奇争艳,尤以“门绵洞”和“双洞”最为奇特,其洞内外景物和谐、}办调,粗犷与细腻兼得,壮丽与纤巧包容。

“门绵洞”依山傍村,洞门为一巨大天生桥,伏流由洞中涌出,天桥拱顶高约10米。有耳洞二。右侧耳洞洞体较大,然堆积物较少,蝙蝠特多,洞扁而不高。左侧耳洞洞体高大宽敞,石柱异常发育,粗细不等,表面均有滴淋的纹理,十分奇巧。由石柱间外望,洞外景色一目了然,蓝天白云,茂林修竹,布依族村寨依山分布,近处溪流蜿蜒,吁陌纵横,中有馒头状小山,玲珑奇巧,远望如天然太湖石,美景天成。

由洞口入内,乘船挑灯逆行,历经250米水路。水路两侧密布着大大小小石花,犹如飞浪溅出的浪花,凝固在水道两壁。行驶近200米处,有形如一飞燕展翅掠水的钟乳石下悬于近水面,行船至此,人们要伏背折腰、紧贴水面折三而过,否则不是碰得头破血流,就是船翻人落水。过此险峡,水面渐宽,高处有数个矮小如人的石笋,乎登上悬崖俯视水路,可称为“临流阁”,按陶渊明意,“登东皋以舒啸,临清流而赋诗”,亦可称渊明吟诗处。前行,洞体骤小,船不得行。退回弃舟登岸,为一空旷岸滩,仰望洞顶,有层层云影,随灯光浮动,称“飞云浦”或“乱云飞渡”。洞壁有石慢流泻形成的“扶桑树”,上有淋沟纵横,又如渔网。沿网壁登高攀援,三折而上,为一天门洞开,过此门为第二层干溶洞。

干溶洞洞口有不少崩塌石块,其上已生长着大小不等、高矮不齐的石笋,如众神仙在此相聚,称“神仙会”或“聚仙坡”。过此坡则见边石坝数圈,弯曲褶皱,其内有大量穴珠,实如“珠圃”。仔细观察,边石坝有如万里长城,雄碟敌楼、烽火台等,为微型长城。城旁有旗状钟乳石掩成一洞,钟乳石半透明犹如金箔屏风,断若续。探头窃视,内为一小室,晶莹的石慢飘拂,纤小的石花斑斓,琳朗满目,实为一绝。其上有一古剑的鞭伏石笋,高3.7米,粗直径为15厘米,其周围为网状纹和石花。石笋直指浩天,颇有神韵,可称为“越剑重光”或“霸土鞭”。走完第一厅,逛迹而下,右侧为一深渊,可听水声,沿左侧崖壁,攀援而过,进入第二厅。有两个高大石笋迎面而立,一笋高而瘦,宛如天安门前的华表,蟠龙绕柱,鳞甲晶莹,刚柔相济。侧观又若一贵妇人,缨洛遍体,玉立婷婷,雍容华贵。另一石笋较矮而肥硕,顶端圆滑精光,如僧头,为身披袭装,惟妙惟肖的“笑弥勒”。由此向前,靠近第三厅门口不远,即为登攀第三层大厅必经之路。该处为一丛丛怒放的灵芝,口十肥枝矮,其上方解石晶体闪烁,熠熠生光,迷离奇幻,实为“芝径星崖”。第三厅有景曰“荷娇”和“飘洋笠翁”,中间有“昭君出塞”最为形。一顶石慢组成了惟妙惟肖的华盖,罩住昭君的车辈,右侧的石笋俨如汉元帝带领宫女相送,依稀惜别之情油然而生,左侧石笋呼韩邪单于率部出迎,欢笑雀跃可见。“昭君出塞”为该洞的主景,最有观赏价值。第四厅顶底高程仅1~2米,顶端为幽黑的深渊,上有下垂的钟乳石,两侧为几根上下顶柱的石柱,使人有鸿蒙初判、天地始劈的感觉,颇“开天辟地第一柱”或“招‘古柱”。门绵洞第三层只有一厅,但景点集中。由“芝径星崖”逛迹而上,就到第三层大厅。有“临水溶荫、“蓬山海市”、“天鸡报晓”以及“如仔娱宫”、“缕花玉烛台”等。“门绵洞”之美,美在犷腻得体,疏密有致,花非花,龙非龙,妙在与不“是”之间的朦胧美。有映映大景之风,无囿囿小家之气,有朴实、自然之妙,无造作、故态之弊。由“门绵洞”上行登高百米,即到“双洞”,其景堪与“门绵洞”媲美。“双洞”顾名思义有两洞口,南低北高,相距600余米。有六厅,而洞长在千米以上。由南洞进口的第一厅,有巨大石笋,其上淋溶纹路,如灵芝丛生,又如雪压松涛。在云遮树绕中,有一小径直抵峰巅,有“远上寒山石径刹”之意。顶部有石笋,如宝塔凌空,拟名“白云生处”。与此相对,在众多石笋中涌出一大石笋,如“波涌莲台”,四周为霜华满山,玉珠下溅。其后有一组石往组成一宫殿,殿底积水,倒影历历。其洞口侧旁有二层钙板,其下为棕褐色土层,经发掘,见有多种古脊推动物化石。该厅命名为“波涌云生”厅。

由第一厅的密密麻麻的石柱林甸伏前进,穿入约20米,下约6~8米高的峭壁,进入另一雨道到达第二厅。第二厅为“双洞”的精华所在。几株钟乳石下垂,石笋上生,遍体石花密布,特别是钟乳石顶端,石花小巧玲珑,花枝细嫩,成丛结簇,是碳酸钙堆积物中的精品,犹如“梦笔生花”。此厅有洁白如玉的方解石结晶,有细如毛发雨丝的钟乳石,有如梦似幻的“广寒滴漏”、“芭蕾玉趾”、“群仙会”等天成巧合的景色。

第三大厅与第二大厅之间,有一天窗,洞外口光射入,洞内雾气缭绕,光影迷茫,使人恍惚进入梦境,为“间阖梦晓”。由于光线的入射,在光线及折光所及处,长有黑黝黝藻类植物。

第三大厅上部的石慢特别发育,帘慢悬垂,如一个个水母浮游上空,随流漂荡。其旁有白色和金黄色两个大石瀑布,其上结晶的方解石闪烁不已,如熔金烁玉沿悬崖向下奔流,称“金帘玉瀑”。附近有一石慢,中空,可容一人,人在其中,如华盖高撑,流苏下垂,组成一车帐,称为“姐娥辈”。

向左通过由崖壁、石慢和旗状钟乳石组成的洞门后,即到第四大厅。四壁为盛开的石花,左侧有石柱相连,形如巨大莲房,右侧石柱上石花如龙柏,枝叶招‘旋而上,向外伸出成塔形,其上有个体较大的石花密布。此两柱分别称“万年玉莲房”和“珊瑚塔”。第四大厅称为“四面云山”厅。

第五大厅中沿岩壁有一盾状钟乳石,高4米、宽2米,中空,前有小石柱拦住室门,紧靠其右侧,有几个石慢下垂,组成整景,称为“夜郎后辈”。向前,一巨大石慢孤悬穿顶,挂于道右,这盾状钟乳石高4~5米,盾径2米,为“双洞”中最奇、最大的石慢,似银河泻下,又似天帐缓缓而降,奇妙潇洒,称“蛟峭迎风”。向上有两个直径1米·帐坠3米·相互对称的盾状钟乳石。前行左侧,有一组钟乳石下垂流苏,向上长有石笋如栏杆,组成一圆形亭树,四处石柱撑起,金碧辉煌,富丽堂皇,称“夜郎酋殿”。

通过狭窄漫长雨道,钻过几个洞就到了第六大厅,主要以石柱组成奇景,粗的壮硕,细的鞭长,色金桔,有斑斑驳驶如古文字。进口处有一块岩石伸出挡住道路,如一丑陋无比的河马头,其上小石笋为角或瘤。近口处有层层叠叠的石柱,把洞口射入的阳光挡实,那些石往、钟乳石和石慢组成巨大的树冠,称“浓荫锁口”。

“双洞”上口为一巨大的天窗,过一高大的天生桥与另一天窗相连,景色壮观,高22米,春意盎然,生机勃勃。左侧耳洞,远伸百米,为一大塌陷物漏斗,直径达200米。向西为一支洞,高低错落,有大厅,大量崩塌堆积如山。过小山、爬陡坡30米,有云撇两座,圆形凸起,边周褶花,直径1.5米。再向内为石柱石笋丛集,如千万和尚朝南海。折回出洞,过“梁将诺洞”,返上石同村。

“门绵洞”和“双洞”追其成因,实为同一洞穴系统。大致在200万年前的早更新世时期,“双洞”的雏形业已形成,后由于地壳抬升,河床下蚀,洞穴暴露在河流附近,其底部形成地下河。近百万年来的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(距今12万年前)由于地壳间歇性抬升和停顿,形成三层洞穴,第三、二层均脱离地下水位变成干洞,仅第一层为水洞。目前尚在不断地开凿和拓宽洞穴,而干溶洞内,在悠悠的岁月中,涓涓的水流下渗中,既不断扩大,又不断填充洞穴。“门绵洞”和“双洞”相距不远,因其通道被碳酸钙所堵塞,如要开放这两洞,必须要寻找古通道,这样不仅方便游客,缩短路程,而且作为通风,可大大改变“门绵洞”的环境,使空气加速环流。

夜郎洞天不仅景美、石奇、水秀,与龙宫洞和黔西的织金洞同属我国一等洞穴,而且附近有风糜世界的蜡染产地石头寨,闻遐迩的黄果树,更有千古之迷红崖碑。这条融洞景、瀑布和文化之谜于一体的旅游专线,正在开发之中。


温馨提示:


本文收集了壮丽纤巧夜郎洞的历史典故,您还可以浏览 节日手抄报 / 安全手抄报 / 手抄报素材 / 学科手抄报 / 生活手抄报 / 环保手抄报 / 主题手抄报 / 手抄报模板 / 简笔画 /
手抄报     蜀ICP备2022020292号-3    www.lkun.cn      Sitemap    Baidunews
法律声明:如有侵权,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。E_mail:ybzzkj  126.com